2025-07-18 10:01:00
7座智能化矿井通过验收,整体智能化建设率达87.5%,其中两座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矿井,原煤生产人员效率提升至14.08吨/人/天,“煤矿智能化建设全场景研究及应用”项目荣获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一等奖……徐矿集团切实推动传统矿山向“智慧矿山”转变,各生产矿井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。
数据融合打破“信息孤岛”
基于大数据模型的智能系统自主学习、动态预测,实时控制着机械采掘,让采掘工人从“蓝领”变成“白领”……在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——天山矿业公司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,工人只需按下按钮,煤炭便能由机械自动采运。夏阔坦矿业公司则通过GIS一张图平台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联动,将采空区地理信息、水文监测数据等信息实时集成,实现全业务联动、全状态监视、全数据溯源。
近年来,徐矿集团加快“三网”深度融合,建成生产系统、设备工况在线预警和安全信息自动分析处理机制,实现矿井提升、供电、通风等远程集控。在“智慧矿山”的加持下,工作指令打破时空局限,实现了“上天入地”。通过智能调度中心的一块块屏幕,许多现场信息都可以“一屏尽览”,最大程度上规范了操作、保证了安全。
装备升级实现科技保安
在徐矿集团智能化矿井中,“无人则安”不再是口号,通过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、互联网、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,智慧矿山运营模式不仅重构了传统采矿生产方式,更提升了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,为安全生产筑牢根基。
在夏阔坦矿业公司,智能巡检机器人360度旋转的“眼睛”可随时捕捉设备运行与环境变化,数据实时回传地面;在新安煤业公司,2207材料道智能化掘进工作面配备智能掘进机及远程控制系统,实现远程遥控截割与环境智能监测,大幅降低人工干预;在天山矿业公司,定位系统可追踪职工移动,与“电子围栏”系统配合,形成“定位、预警、处置”的智能安全防护屏障,推动生产现场管理受控、可控、安全。
智能实训筑牢人才保障
人才是智能化建设的关键。徐矿集团把智能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兴矿、人才兴矿的重要抓手,为智能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。
徐矿集团各矿井一方面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到矿进行理论培训,深入井下一线手把手进行技术指导,现场分析讲解智能化设备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;另一方面由技术主管牵头,组建技术员和业务骨干为主的技术攻关团队,分批次远赴山西、安徽等智能化建设起步较早的矿井和智能化工作面,虚心学习智能化实际应用方面的先进经验。
走进郭家河煤业公司智能化培训基地,现代化智能培训设施令人耳目一新。参训学员头戴VR(虚拟现实)头盔眼镜、手拿操作手柄,就可以“身临”生产现场,真正实现情景教学;在人才培训中心现代采煤技术培训基地,一比一还原的采煤机让前来培训的职工有了实战训练场,对设备的电器组成和常出现的故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。
从传统“师傅带徒弟”的言传身教,到如今“数字孪生+智能模拟”的沉浸式培训,徐矿集团培训体系不断升级,职工成长为适应智能化转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。